跳到主要內容

【一談就贏:看電影學談判】首發班心得文

     以往我不知道「談判」是生活的必須,更以為「談判」應該是要講贏對方,也害怕「談判」會變成吵架的場合,所以,常常會變成了那個默默的自己,習慣沈默而沒有特別問問題的自己,或者默默答應對方的自己。而這個看電影學談判的課程,究竟帶給我什麼樣的收穫?
     因為Sandra學姊的邀約,來看看Alex的看電影學談判究竟教些什麼?雖然還暫時不會去上老師的Alex一談就贏的課,因為覺得要花時間內化,在更有需要的時候,發揮最大的價值。
    老鄧學長的開場超有力,介紹Alex開場還押韻,看許多同學寫的期待Alex教些什麼,讓我也在上課之時好期待第一次看到Alex是在澄意回娘家的時候,早已久聞Alex大名,而這次上課之前還丟老師訊息,老師超熱情的回答,不過看到老師說他聲音不太好的時候,在最後還跟老師講話很過意不去,老師真的好認真在備課。
    平常極少進電影院看一部電影,所以當要暖場猜電影時,一整個想不出來要猜什麼電影是老師會播放的,就算進電影院看電影,也只是看裡面的劇情,根本不會想裡面的內容或哪些動作究竟在做些什麼?經過老師的拆解,反覆仔細的推敲,讓我更瞭解原來「談判」是怎麼一回事,原來談判不是要爭的面紅耳斥,而是「要達成目標」
  「間諜橋」這部電影我在課堂上第一次看,而又去借了這部片再重看一次,想更瞭解裡面的細節。
    以前的我真的不懂small talk,還蠻討厭這種small talk social的,到現在才有一點點懂這種small talk的含義,small talk是種潤滑劑,和你的談判目標之間的潤滑劑,有時要有這種small talk才容易打進對方的圈子,你才可能和對方變成body body。 
    拆解電影裡的每一幕,尤其是唐納文和其他人交涉的過程,不管是一開始在談保險的時候,或者是後來跟律師事務所老闆在講話的時候,不太想接這個case的時候,或者是跟CIA探員在談判的時候,或者是在東德時被扒掉大衣的時候,或者是跟蘇俄、東德在交涉的時候,分析這樣做是什麼意義,而我從來就沒有思考過,原來對談,可以用那種聲東擊西的方式,給對方一種出其不意,透過譬喻的方式可以更淺顯的讓對方聽懂你到底在說些什麼,也更容易說服對方,但其實談判跟說服又有點不太一樣,不是一直不管對方一直說,而是要透過傾聽更了解對方,談判的目的絕對不是為了要贏,而是達成目的
    在這邊我更震撼的大概是收集information的重要,對於情勢的掌握是重要的,談判有時候跟是因為細節有關係,有時候多了那麼一點information也是有利的。
    整部片我最喜歡的就是那一句「屹立不搖的人」-A Standing Man
    這邊的觀念就是:相信價值觀是什麼?對我來說這個價值觀(信念)是對的,你相信的價值觀(信念),被所有人指責,你還是會去做的,相信你自己的價值觀(信念),也正如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最上面的那層自我實現的部份

    當你的生活之中,沒有人支持你,你的家人也不支持你,可是吉姆唐納文律師依然能為了他當律師所必須捍衛的憲法以及公民權而捍衛著,為了這個信念堅持到最後。而在於生活之中,常常會因為有些衝突,而導致自己退縮了,並不像他如此這般的堅持,在電影裡吉姆唐納文不管是妻子家人都反對的狀況下,或者是當國家不再保護著你,而他在東德被設計的時候,而被囚禁,在搭電車之時,他流下了男兒的眼淚。當國家只希望換取軍官之時,卻不顧大學生的死活,他依然堅持要交換這個大學生,想各種的切入點,來救這個大學生。當檢察總長不在的時候,卻能想出法子,來讓對方改變想法。當他堅持要留下阿貝爾的時候,被所有人所指責,而威脅到家人的安危時,他還是堅持這麼做。
    而到最後看到電視裡講到自己的父親、丈夫成功交換美國軍官回來,他的兒子和妻子非常的訝異,也才知道父親、丈夫為了國家所做的事,而到最後那一幕在電車之上他的妻子看著他的眼神,也真正和一開始他接這個案子在電車上的神情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邊真的是很令人動容的一幕,其實他的妻子還是很關心著他的,也正如同他一開始說他要去出差,妻子希望他騙她跟她說:他不會有危險,讓她安心。
   電影裡,吉姆唐納文時常問著魯道夫阿貝爾你不擔心嗎?阿貝爾回答他說:那樣有用嗎?這真的是一個很難的境界,在生活之中的我常常處於一個並非平靜的狀態,也常擔心東擔心西,要是能像阿貝爾那樣冷靜就好了。另外就是吉姆跟阿貝爾說死刑的時候,阿貝爾說那不會是首選,如果有可以選的時候,死刑不會是他的首選,選擇是重要的,而我們的生活每一天充滿著選擇。
  而吉姆唐納文和魯道夫阿貝爾變成朋友的那種關係,在一開始當魯道夫沒被處死,他告訴吉姆你要小心,而在橋上交換時,阿貝爾願意等東德那邊的大學生出現再交換,以及吉姆擔心他回到蘇俄時,會有危險,那種為了朋友而擔心的眼神,而沒有在第一時間就離開,而是目送著他上車的眼神。
  我也很喜歡這一句:boss is not always but it always boss,不也如同我們在職場之中常常遇到的狀況嗎?boss is not always but it always boss,要給予尊重,要效忠。
  Alex的課以後,讓我想去看談判的書籍,因為覺得這是對於工作有助益的,而我開始看的第一本是翻閱豊福公平寫的「談判絕學」的書,裡面提到戴蒙所說的,談判是必須是要透過交換的,而不是就是想要拿到最好的利益而已,而是要適時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延伸參考到老師寫的這篇史都華戴蒙的兩項理論架構
(1)爭取更多的12項技巧
(2)談判的個層級
     談判是為了要讓我和對方取得共識,要有交集,達成目的。我不知道看一部電影可以學習到這麼多,而且我們看的還不只一部。而我也從老師的文章學習到蠻多談判的觀點,更希望再多花時間內化自己,很謝謝老師不藏私的分享。
    其實很多談判的眉眉角角,包含了BATNAWATNA,還有七大談判技巧十大基談判戰術,同學已經寫了很多,這邊就不強調這個了,其實這根本就是談判的起點,在這路上還有很多需要學習,再找時間來看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
    當天老師所寫的看電影學談判的回顧文章(也可從這邊看到相關電影可以參考的文章)。
    最後來一張和Alex的合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當哈佛遇上一談就贏 - 20190901

當哈佛遇上一談就贏 - 20190901 @ 海基會 公亮廳 上周末第一次來到海基會的場地,參加 Alex 老師所辦的哈佛分享會,滿滿的人潮看得出當初要報名這門課是有多麼的困難。 <<合作優於競爭>> 一開場的暖身活動,從互推活動開始,而我的夥伴就是 13 班同學小新的姊姊詩萍,透過這個活動可以反思到 : 合作優於競爭 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透過定義去達到兩個人都可以得分的關鍵,也就是老師所謂的策略性上的模糊吧 ! 老師所分享的多個觀念之中,又讓我重新對於談判又有多一點的認識。 (1) 我是 對的 ,不代表你是錯的 常常我們都想要爭對錯,卻忽略了解決問題的重要性, If you push hard, I will push you back ,爭對錯的同時,同時也破壞了彼此的關係,這是我常在現實生活之中犯錯的部分,不知道是不是理工人很喜歡用邏輯來說事情的關係,就更顯一板一眼,有時候感覺好像不知變通。 (2) 善用 BATNA (最佳替代方案)和 WATNA (最糟的下場) 常常知道要有 BATNA 為自己的 deal 達標 ,若是自己的現實世界當中,就是沒有 BATNA ,那這種狀況下該怎麼辦呢 ? 沒有替代方案,想辦法達成 deal ,或者就是乾脆就不要了,不要最大,老師也提到一個例子當你不要的時候,有時候業務就會開始緊張了,就會讓步很多。 譬如蘋果公司的 MAC 系統,沒辦法換掉的狀況,有些問題想要解決的狀況,我是否有辦法為自己的d eal 達到目標 ? 最近也看到中國某一間公司因為中美貿易戰的關係,而開發了 Harmony OS。 (3) 交換優於接受 。 談成 deal 的關鍵 ,不在於一定要直接讓步對方所開的條件,而是想辦法要更多,要更多才有機會可以再讓出去 。 有時候沒有成交的原因,是因為你沒有幫對方想好 Winning Speech ,讓他可以帶回去跟他的公司或者是人民交代,老師舉了厄瓜多和秘魯的例子,他們找了巴西總統來解決這件事情,讓人民可以接受並解決長期征戰的問題 。 中間休息時間,看到老師去哈佛 T-Shirt ,還有證書,一整個桌上布置的好典雅,好特別的設計,是老師寶貝的創意  。 ...

[學習] [講座] 20180609 輕佈置課程-每天生活在咖啡館裡

[緣起] 會知道嘉鴻這門課程,是因為在另外一門課程之中認識的,而且還坐在隔壁,而才發現有加過對方為臉書好友 那時候的我,對於本人其實不認識,因為一堂課設立的目標,今天的我走進課堂,在課堂之前,因為感冒有一點不想出門,有點懶散 不過到了課程的教室,我很慶幸今天來到了現場 人果然是喜歡美的東西,不管是視覺的,或者是聽覺的 下圖是教室的某個角落,也能感受到講師的用心 [課程前] 在課程開始前,我大略的瞄過講義,卻沒有想像講師會以什麼樣的型態,開啟今天的課程,在課程開始前,我也絲毫感受不出講師的緊張,感覺這個課程對於他來說就像是piece of cake一般般 [課程中] 我從來沒有想像過可以如此跨界,卻又做得如此出色,若說嘉鴻在經營一個斜槓的角色,卻又串連的如此一致 一連串的搶答,帶領我們走過每一個案例,給我們一些啟發 運用一些小小的遊戲,來讓我們更了解要如何設計居家佈置 課程之中,我是愉悅的,不管是音樂或者是桌上的擺設 這門課也一併考驗著我用手機拍照的技術,拍出來的東西,如何有立體感,如何讓視覺呈現得更美 [課程後] 我帶走的三個收穫: 1. 斷捨離:你所留下的物品與您所想要經營的人生,是否有一致的目標,當斷捨離很困難的時候,想想那個物品,你有多久會碰到它 2. 空間要留下60%,20%是留給別人的形象,20%是留空,原來常常我們覺得外頭空間美,是因為流了很多空 3. 要讓空間更好看,就像簡報設計一樣,要有一致性,這個我們都知道的道理,可是我們卻很少落實在生活之中 [心得&行動] 1. 第一件要執行的事,就是丟掉衣櫃裡不合適的衣服 2. 謝謝同組組員的努力,讓我們獲得了香氛的蠟燭,我只在最後貢獻了3000分 3. 覺得今天的課程太值得,因為有聽又有拿,生活在一個好的工作環境,才會讓自己心情更愉悅 4. 最後還是謝謝老師給我聽這門課的機會,讓我逐步努力去完成葉師父課程當中所設定的目標,原來跨界就是一點一滴的前進 [這門課程適合的TA] 1. 如果你想要改造您的家中,卻不知道該如何動手,這門課程會給你一些些靈感 2. 如果你很苦惱一直不想要待在家裡,可是又希望可以在家裡工作,這門課程也會給你一...

[法律] 個資, 合約, 論件計酬, 承攬商 v.s. 聘雇合約

個資小常識 請求刪除個資有可能刪不了,前一陣子好像有留了一些個資,為了求職都同意了 雖然條文都是說:個資當事人擁有五項權利,包括 查詢 或 請求閱覽 、 請求製給複製本 、 請求補充或更正 、 請求停止搜集 、 處理或利用 、 請求刪除 。 但實際發現reference [1] : 雇主可以因為執行職務或業務所必須而可以不必刪除,另外求職的雇主也不肯刪除資料,說到已轉存資料庫,未來有合適職缺,會再通知,資料庫內的資料無法刪除。 簽訂合約是否拿到一式兩份? 若是沒拿到一式兩份 ,是否就不往下go,不是專業法務人士,可是很多文件在簽署的時候,要保障自己的權利,要求一式兩份,不應該因為是兼差工作就放低標準。 論件計酬 資方在工作之上,說是承攬合約,不用工時的部分計算。 根據這篇文章的所寫  [2] 這是很難卻做爭辯的,當自己以為這樣划算的時候,其實真的也很不划算。 論件計酬並不會比較划算。 承攬商 v.s.  聘雇合約 以前當員工都是聘雇合約 第一次當soho,才瞭解什麼是承攬商 根據這篇文章的所寫  [3] 印象特別深刻的是這兩條 因為你是自己當老闆,原來承攬商就是老闆,你就不是員工,不是勞基法保護的對象 如果你跟老闆有爭議,要去找法院,勞動局不會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