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市圖總館聽蘇文鈺老師演講,老師分享起他在學生時期的點點滴滴,讓我想起學生時代的我。
默默想起學生時代填鴨式的教育,囫圇吞棗的想要把書念懂,而買了一堆參考書。為了想要露營,而考進全校前五十名。事實上小範圍的考試可以應付,只要範圍一變大,就無法招架。
而現在的反思是不應該是為了考試而念書,而是為了學習而念書,以前的我總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念書。
高中進了這所學校以後,因為學風很自由,活動也很多,最難過的科目就是體育,因為學校注重五育並重,日子過得很充實,其實我也很愛這所學校的自由學風以及形形色色的活動。
而那時我最認真念的科目大概就是英文,除了當英文小老師以外,必須要稱職,所以超努力在聽英文雜誌,而我也很喜歡唸語言,一直到現在我也接觸了法文,真的會有一股衝勁還會想再繼續念,不過以前學這些東西,根本不知道要用在哪邊。
出了社會,才真正更理解這些英文的學習,是為了讓我看懂原文的spec,和其他文化的人溝通,學習語言的目的不在念語言,而在於溝通。
雖然有考試,但念書真的是自己的事情,只是我最難過的大概就是怎麼唸物理化學他們都不理我,但物理化學真的是變化很大的科目,不是靠死背就可以的。當初我硬是讓自己唸理組,沒有遵循自己內心的聲音,而是受到他人的影響,日子是不可逆的,那麼就把這件事情做到好吧!只是若是真的以後會給年輕的朋友建議,我真的會建議他們遵循內心的聲音,不要跟自己過不去。
上了大學以後,英文也只剩下念原文書的時候比較需要,大一英文並不像高中英文那般注重文法、對話,大學時總會覺得一些通識課程並非那麼重要,不過事實上看起來有些課程還是有帶給我一些觀念,譬如說:知識工作者這樣的概念,財務報表的觀念吧!大學時期的我,還是用以前那套在唸書,沒有很多的思辨能力,只會想要把課內的弄好,其實更覺得大一是打基礎的關鍵,而現在回顧大學的我,做了很多事,也覺得很不夠,大學時很多該修的學分,社團呀等等的,全部都害怕影響成績而沒有專注在一個之上的努力,我會覺得若是真的很喜歡一樣事物,就是要把那樣東西磨到發光,而讓自己成為幹部吧!社團的經歷會讓自己不一樣的。
我是因為某個長輩突然的離去,讓我想回去考研究所,以前我真的是很害怕研究所的上台報告,而不敢報考考試,念了研究所以後的我,因為工作過的關係,我非常的認真在課業上,只是現在在回頭看當初的我,我會覺得:我應該要更認真的經營自己,更應該把每件事情做到更好,絕對不是只有課業上的努力,只是當初會覺得課業優先,其餘其次,現在覺得課外的東西也是累積自己實力的方法。
而出了社會以後,發現學習很重要,因為不能因為離開學校就忘記學習,尤其資訊產業的變遷又如此的快,只是貪求多的結果,就發現什麼都不精,讓我想要停下來,以往學習法語,雖然很有熱誠,不過用不上的時候,就會開始問自己學習法語的目的,學習溝通、說話、簡報等等的目的,其實以前都會本末倒置,為了想要考好,而努力唸書,不過,有時候考試只是一種評量,為的是確認自己真的學會了。
而真正開始上了一些高強度的課程以後,發現要學以致用,以前總是會一下想要貪求兩個領域的專精,但其實要先有一個專業,之後再慢慢擴充,先把自己站穩最重要,也正如李國修先生說的:人啊,一生只要做好一件事情就功德圓滿了,重點是要在這個位置上做到最好,看看真的做到上面的人,也真的是靠一個厲害的東西在支撐,而自己所厲害的是什麼,先把那個東西磨到發亮吧!
默默的心理許了個願,有時間我想要去參加這樣的服務,將自己所會的東西,教導給別人吧!只是我得先自己快速的強壯。
老師所做的事情是多麽的偉大,從去年看到老師做的事情,就默默地追蹤著老師,今年終於有機會有時間可以聽聽老師的演講。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