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教育應該是怎麼樣?
















































今天在市圖總館聽蘇文鈺老師演講,老師分享起他在學生時期的點點滴滴讓我想起學生時代的我。
默默想起學生時代填鴨式的教育,囫圇吞棗的想要把書念懂,而買了一堆參考書。為了想要露營,而考進全校前五十名。事實上小範圍的考試可以應付,只要範圍一變大,就無法招架。
而現在的反思是不應該是為了考試而念書,而是為了學習而念書,以前的我總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念書
高中進了這所學校以後,因為學風很自由,活動也很多,最難過的科目就是體育,因為學校注重五育並重,日子過得很充實,其實我也很愛這所學校的自由學風以及形形色色的活動
而那時我最認真念的科目大概就是英文,除了當英文小老師以外,必須要稱職,所以超努力在聽英文雜誌,而我也很喜歡唸語言,一直到現在我也接觸了法文,真的會有一股衝勁還會想再繼續念,不過以前學這些東西,根本不知道要用在哪邊
出了社會,才真正更理解這些英文的學習,是為了讓我看懂原文的spec,和其他文化的人溝通,學習語言的目的不在念語言,而在於溝通
雖然有考試,但念書真的是自己的事情,只是我最難過的大概就是怎麼唸物理化學他們都不理我,但物理化學真的是變化很大的科目,不是靠死背就可以的。當初我硬是讓自己唸理組,沒有遵循自己內心的聲音,而是受到他人的影響日子是不可逆的,那麼就把這件事情做到好吧!只是若是真的以後會給年輕的朋友建議,我真的會建議他們遵循內心的聲音,不要跟自己過不去
上了大學以後,英文也只剩下念原文書的時候比較需要,大一英文並不像高中英文那般注重文法、對話,大學時總會覺得一些通識課程並非那麼重要,不過事實上看起來有些課程還是有帶給我一些觀念,譬如說:知識工作者這樣的概念,財務報表的觀念吧!大學時期的我,還是用以前那套在唸書,沒有很多的思辨能力,只會想要把課內的弄好,其實更覺得大一是打基礎的關鍵,而現在回顧大學的我,做了很多事,也覺得很不夠,大學時很多該修的學分,社團呀等等的,全部都害怕影響成績而沒有專注在一個之上的努力,我會覺得若是真的很喜歡一樣事物,就是要把那樣東西磨到發光,而讓自己成為幹部吧!社團的經歷會讓自己不一樣的
我是因為某個長輩突然的離去,讓我想回去考研究所,以前我真的是很害怕研究所的上台報告,而不敢報考考試,念了研究所以後的我,因為工作過的關係,我非常的認真在課業上,只是現在在回頭看當初的我,我會覺得:我應該要更認真的經營自己,更應該把每件事情做到更好,絕對不是只有課業上的努力,只是當初會覺得課業優先,其餘其次現在覺得課外的東西也是累積自己實力的方法
而出了社會以後,發現學習很重要,因為不能因為離開學校就忘記學習,尤其資訊產業的變遷又如此的快,只是貪求多的結果,就發現什麼都不精,讓我想要停下來,以往學習法語,雖然很有熱誠,不過用不上的時候,就會開始問自己學習法語的目的,學習溝通、說話、簡報等等的目的,其實以前都會本末倒置,為了想要考好,而努力唸書,不過,有時候考試只是一種評量,為的是確認自己真的學會了。
而真正開始上了一些高強度的課程以後,
發現要學以致用,以前總是會一下想要貪求兩個領域的專精,但其實要先有一個專業,之後再慢慢擴充,先把自己站穩最重要,也正如李國修先生說的:人啊,一生只要做好一件事情就功德圓滿了,重點是要在這個位置上做到最好,看看真的做到上面的人,也真的是靠一個厲害的東西在支撐,而自己所厲害的是什麼,先把那個東西磨到發亮吧!
默默的心理許了個願,有時間我想要去參加這樣的服務,將自己所會的東西,教導給別人吧!只是我得先自己快速的強壯
老師所做的事情是多麽的偉大,從去年看到老師做的事情,就默默地追蹤著老師,今年終於有機會有時間可以聽聽老師的演講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法律] 個資, 合約, 論件計酬, 承攬商 v.s. 聘雇合約

個資小常識 請求刪除個資有可能刪不了,前一陣子好像有留了一些個資,為了求職都同意了 雖然條文都是說:個資當事人擁有五項權利,包括 查詢 或 請求閱覽 、 請求製給複製本 、 請求補充或更正 、 請求停止搜集 、 處理或利用 、 請求刪除 。 但實際發現reference [1] : 雇主可以因為執行職務或業務所必須而可以不必刪除,另外求職的雇主也不肯刪除資料,說到已轉存資料庫,未來有合適職缺,會再通知,資料庫內的資料無法刪除。 簽訂合約是否拿到一式兩份? 若是沒拿到一式兩份 ,是否就不往下go,不是專業法務人士,可是很多文件在簽署的時候,要保障自己的權利,要求一式兩份,不應該因為是兼差工作就放低標準。 論件計酬 資方在工作之上,說是承攬合約,不用工時的部分計算。 根據這篇文章的所寫  [2] 這是很難卻做爭辯的,當自己以為這樣划算的時候,其實真的也很不划算。 論件計酬並不會比較划算。 承攬商 v.s.  聘雇合約 以前當員工都是聘雇合約 第一次當soho,才瞭解什麼是承攬商 根據這篇文章的所寫  [3] 印象特別深刻的是這兩條 因為你是自己當老闆,原來承攬商就是老闆,你就不是員工,不是勞基法保護的對象 如果你跟老闆有爭議,要去找法院,勞動局不會幫你

當哈佛遇上一談就贏 - 20190901

當哈佛遇上一談就贏 - 20190901 @ 海基會 公亮廳 上周末第一次來到海基會的場地,參加 Alex 老師所辦的哈佛分享會,滿滿的人潮看得出當初要報名這門課是有多麼的困難。 <<合作優於競爭>> 一開場的暖身活動,從互推活動開始,而我的夥伴就是 13 班同學小新的姊姊詩萍,透過這個活動可以反思到 : 合作優於競爭 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透過定義去達到兩個人都可以得分的關鍵,也就是老師所謂的策略性上的模糊吧 ! 老師所分享的多個觀念之中,又讓我重新對於談判又有多一點的認識。 (1) 我是 對的 ,不代表你是錯的 常常我們都想要爭對錯,卻忽略了解決問題的重要性, If you push hard, I will push you back ,爭對錯的同時,同時也破壞了彼此的關係,這是我常在現實生活之中犯錯的部分,不知道是不是理工人很喜歡用邏輯來說事情的關係,就更顯一板一眼,有時候感覺好像不知變通。 (2) 善用 BATNA (最佳替代方案)和 WATNA (最糟的下場) 常常知道要有 BATNA 為自己的 deal 達標 ,若是自己的現實世界當中,就是沒有 BATNA ,那這種狀況下該怎麼辦呢 ? 沒有替代方案,想辦法達成 deal ,或者就是乾脆就不要了,不要最大,老師也提到一個例子當你不要的時候,有時候業務就會開始緊張了,就會讓步很多。 譬如蘋果公司的 MAC 系統,沒辦法換掉的狀況,有些問題想要解決的狀況,我是否有辦法為自己的d eal 達到目標 ? 最近也看到中國某一間公司因為中美貿易戰的關係,而開發了 Harmony OS。 (3) 交換優於接受 。 談成 deal 的關鍵 ,不在於一定要直接讓步對方所開的條件,而是想辦法要更多,要更多才有機會可以再讓出去 。 有時候沒有成交的原因,是因為你沒有幫對方想好 Winning Speech ,讓他可以帶回去跟他的公司或者是人民交代,老師舉了厄瓜多和秘魯的例子,他們找了巴西總統來解決這件事情,讓人民可以接受並解決長期征戰的問題 。 中間休息時間,看到老師去哈佛 T-Shirt ,還有證書,一整個桌上布置的好典雅,好特別的設計,是老師寶貝的創意  。 ...

20210109-0110 人生設計卡執行師初階培訓課程

  【能力篇-軟實力-認識自己】 20210109-0110 人生設計卡執行師初階培訓課程 上這個課的目的是想要更了解自己 ,也想要未來能夠透過這個工具幫助職涯迷惘的人,了解自己在意的價值,以及自己適合什麼樣類型的工作 ? 這是繼上次第一次參加美妏老師的 「 人生設計卡找到熱愛的職業方向 」 決定再上初階班,可以讓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價值觀以及能力,也學習了更多團體討論的活動跟 NLP 「價值雷達圖」、「 價值時間線 」的部分 l    前情提要 【 價值時間線是什麼 ? 】 它是一種 NLP 的一個技巧 ,可以利用「過去」、「現在」和「未來」這三個位置,過去是一個回溯的概念,去想像過去的畫面 ; 【 價值雷達圖是什麼 ? 】 價值雷達圖是讓我們去畫「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滿意度 挑出這次上課最有印象的部分是 「 價值雷達圖 」、「 價值時間線 」 的部份 「價值時間線」其實是需要挑選「價值能力卡」中的其中一個,而我選的是增加「生活方式」這個價值的滿意度 透過「價值時間線」這個活動當中,透過夥伴的帶領,讓我發現到自己在「 價值雷達圖 」畫圖的時候,其實是有盲點的,我畫出來現在的滿意度,其實是畫到停留在過去的滿意度印象 在這個活動當中,第一次嘗試去帶領同組的夥伴去讓他說出未來具體的畫面,我怎麼樣可以引導得更好,我如何一邊引導一邊又觀察他現在身體的狀態 【 人生設計卓越圈 】 而另一個印象深刻的部份是最後要放 「人生設計卓越圈」的部份,我更理解了自己要向內給自己支持,以及在擺卓越圈的時候,去想像自己的未來想要成為什麼樣子的部份 人生設計卓越圈圖取自於老師的講義 【回顧課程的部分】 這裡看 「 人生設計卡找到熱愛的職業方向 」 課程的心得 https://www.facebook.com/heartbeginning/posts/2676359389292318   跟上面內容一樣 ,是 blog 圖文好讀版的部分 : https://heartbeginning.blogspot.com/2020/10/20200927.html   更多美妏老師的課程 https://www.facebook.com/c1221...